第 109 章_穿进雷剧考科举
笔趣阁 > 穿进雷剧考科举 > 第 109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109 章

  李书生话一出口,众人皆是呆住。

  半晌,何青才惊道:“真的假的?阮翰林若是出诗集我不奇怪,可他怎会著《茶经》?且不说此乃小道,我也没听说阮大人对茶多有钻研啊。”

  “真的。”李书生将摊开的书页递给何青看,“上头还列了个陆秀明,却不知是谁?”突然,李书生又想起掌柜先前的话,问道:“你说的年轻公子,生的什么模样?”

  掌柜从几人对话中琢磨出写这《茶经》的人身份不凡,他原本没把这本书当回事,如今也激动起来,认真回想道:“那位公子看上去约莫十六七虽年纪,个子不高,圆脸、眼睛很大……”其实还有一句“从不拿正眼看人”,被掌柜机敏地给吞回去了……

  “是他!正是阮翰林!”

  若问众人对翰林院中哪位翰林最熟悉,定然要属最爱参加文会和诗会的阮翰林了,如今他们一听掌柜描述,就知必是阮小南无疑。

  李书生一喜,“难怪!难怪这文章如此精妙。”

  他起初还未多想,如今细细一品,书中文字简明精要,句句饱含深意,甚至与儒家经典结合得浑然一体,可乍看之下却丝毫不显山露水。

  如此水准,又岂能是一般人能达到的?

  听了李书生一通分析,其余几位同窗都嚷着要买书,但掌柜却为难道:“那位年轻公子仅在本店寄卖了两本……”

  何青眼疾手快,当即从架子上找到了另外本《茶经》,他哈哈大笑,以胜利者的姿态翻开一页,朗声念道:“天下名山,必产灵草……”

  刚念了两三句,其他人便作愤愤然状要来抢书,何青闪避间不慎弄掉了书,正想俯身去捡,却在见到书页下方一行字后顿住了。

  “哈哈!是我的了!”一名同窗更快一步拾起书,还没来得及显摆,就见何青急吼吼道:“快!快翻开!”

  那同窗不明其意,愣着没动,何青不耐地抢过书,直接翻过序言——自序后,还有推荐序,而推荐序下方又列着一个名字——程岩。

  身为大安的年轻学子,没有任何人不知道这个名字!

  程岩——大安的第一任三元状元,而在他成为状元之前,就已经是大安“忠孝仁义”的表率!

  这个名字,不仅仅象征着大安学子的最高荣誉,更象征着持节不屈、爱民擅治的清官品格,如今,却出现在了一本“旁门左道”的《茶经》上?真是同一个人吗?

  可众人联想到此书的作者之一阮小南,就认定此程岩正是彼程岩。毕竟阮翰林和程大人关系亲密,京中人人皆知。

  何青来不及细读文章,就着急地往后翻,通常而言推荐序都是一人,但他总有种感觉——这本书绝不寻常!

  果然,下一篇的推荐序乃是庄思宜所写,至此,一本《茶经》便囊括了乙未科殿试一甲全数人!

  学生们激动异常,催促道:“下一页!快瞧瞧下一页是谁!”

  何青深吸口气,下一页果真还是推荐序,但作序者却是个陌生的名字——胡曦岚。

  “胡曦岚?谁啊?”

  “有点儿耳熟……我想想。”一名书生皱眉思索片刻,忽作恍然状,“啊!好像是海苍先生的外孙啊!早年我父亲外放浙省,有一年带我去拜访了海苍先生,我记得那时候领着我玩儿的人,就是叫胡曦岚。”

  海苍先生乃南方大儒,学生们当然知晓,何青道:“我想起来了,海苍先生的女儿,不就嫁去了南江胡家吗?”

  “是啊!我还听说……咳。”

  一人刚起了个头便讪讪闭嘴,但众人都懂他的未尽之言——海苍先生的女儿多年前就带着儿子回了娘家,之后从未曾踏入胡家半步。

  胡家虽不如庄家显赫,但也是一方世家,而海苍先生更是名声在外,因此,两方的恩怨很是热闹了一阵。但后来胡家不追究,海苍先生也未有表示,渐渐不再被谈起……

  “多半就是那位胡曦岚了。”

  他们都乃京中学子,不知胡曦岚早在多年前已考中举人,并放弃了参加会试,因此奇怪道:“这些年上京赶考的举子,好像并没叫胡曦岚的人?莫非他和咱们一样,只是个秀才?”

  “那为何请他来作序,岂不是……”平白拉低了水准?

  话虽未言明,但意思很明确,众人面面相觑,唯何青理智地分析道:“依我看,这位胡曦岚绝非等闲之辈,你们品品这篇文章的纯雅和内涵,很是不俗啊……”

  其余人好奇一观,都不禁心生佩服。

  有人推测道:“或许,这位胡兄是在效仿隐士之风,故而不愿行举业?”

  “很有可能,若他真的学识不精,又怎会被阮翰林请来作序?阮翰林可是出了名的眼高于顶!”

  众人议论了一会儿,又提醒何青继续,可惜之后便是书目了。

  “没了啊?!”

  “唉……为何我有种失落的感觉?好像猝不及防连胡了三把,结果赌场被人抄了。”

  “我也……”

  何青好笑地合上书,正欲调侃两句,忽地心念一动,又翻至书册最后一页——果然,竟还有篇后序!

  何青双眼一亮,直接往右下方看去,那里同样列着三个字——郑宗羲。

  “云、云斋先生……”

  何青两眼发黑,卧槽!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?!

  当日,飞麓书院的学生们疯狂扫荡文墨街大小书肆,为的就是一本《茶经》,除他们以外,还有少数人也发现了这样一本极富收藏价值的书。

  尽管消息并未传开,但各书肆老板也敏锐地嗅到了商机,有那机敏的,已在暗自打听寄售此书者的身份。

  等到玄月初上,文渊阁中依旧灯火通明。

  为防有紧急公务,每日夜里,内阁皆有阁臣值堂,今夜,正好轮到赵文博与关庭。

  赵文博处理了会儿公务,便感觉头晕脑胀,站起身来伸展着老胳膊老腿儿。即便再不愿服老,他年龄确实大了,近来时时感觉力不从心,琢磨着自个儿是否该致仕回乡了?

  活动了会儿,赵文博还是犯困,便打算去关庭的值房与对方商量点儿事——谈正事,总不至于再困了吧?

  一入关庭值房,赵文博便闻到一阵清幽茶香,他精神一振,道:“关中堂,您这茶好香啊……”

  关庭笑呵呵起身,对着这位资历最老的阁臣拱了拱手,“赵中堂怎么过来了?若不嫌弃,坐着喝杯茶吧。“

  赵文博欣然接受,他虽不像首辅张心岚一般好茶,但或许是从小家贫之故,他这人一贯抠门,但凡有正当的便宜可占绝不会推辞,即便如今身居高位,他仍保留着昔年的“美好品德”。

  “哎呀,那就打搅了,哈哈哈……”

  关庭早知赵·铁公鸡·文博的脾性,淡淡一笑,亲自为对方斟茶。

  “关中堂真是太客气了……”赵文博接过茶盏,本还想起个话头谈正事,哪知一闻到扑鼻茶香便忍不住了,他连坐都没坐下就一口喝了大半杯。

  茶水入喉,赵文博只觉得生出了冷热两股气,其中热气直入肺腑,浑身说不出的舒畅;而凉气则直上脑门,驱散了困意,只觉得神清气爽。

  他,还可以再战一百年!

  “好茶!”赵文博拿出喝酒的气势饮尽杯中茶,毫不客气地伸手探向茶壶,准备再添一杯。孰料关庭先一步拿走茶壶,笑眯眯道:“赵中堂真不客气啊……”

  赵文博一怔,没想到关庭连一壶茶都如此抠搜,顿觉自己顶着“铁公鸡”的外号很冤,“关中堂未免太过小气,不过一杯茶罢了。”

  关庭早习惯了赵文博的直言直语,淡定道:“你入口的这杯茶,可是经过了二八道冲泡之法,且茶叶我拢共得了二两,自是珍贵无比了。”

  “什么茶叶这般金贵?”赵文博斜着眼,似是不相信。

  “此茶名为绿白茶,乃是曲州府普罗山上的一种茶叶,此前无人识,还是子山从一本《茶经》中发现此茶,看出了茶叶价值才着人培植。”关庭摸了把长须,悠悠道:“可惜产量不高,子山将他分到的那几两茶叶全给我送来了。这个孩子啊,就是孝顺又贴心……”

  赵文博被关庭的表情给恶心到了,他当然知道“子山”就是程岩,毕竟关庭没事就挂在嘴边显摆。

  须知攀比之心大多人有之,赵文博也不例外,可他们身为阁老平时也没啥可攀比的地方,唯一能战的就是后辈或弟子,论后辈,他们赵家子弟并不输关家,但每次一战到弟子,关庭就故作淡然地甩出他那个“三元状元”,直接王炸。

  赵文博心里酸溜溜的,心说有什么了不起,他正要冷嘲热讽两句,忽地一愣。

  “关中堂,怎么你杯中的茶,和我喝的茶不一样么?”他那杯茶汤色清亮,可关庭的茶却泛着碧绿色,似翡翠一般。

  “一个茶壶里的茶,自然是一样的。”关庭道:“绿白茶遇光则变,赵中堂方才喝得太快,没见到此茶神奇之处。”

  “遇光而变?”赵文博一副“你驴我吧”的表情,他心思一转,“关中堂不会在玄说吧?不如你再试一次给我瞧瞧?”

  关庭动作一顿,抬头盯着赵文博,赵文博则理直气壮地回看他。

  片刻后,关庭又拿起个茶杯,倒了半杯茶。

  赵文博计划通,正要喜滋滋地接过,就听关庭道:“勿急,赵中堂且看。”

  关庭将茶杯至于灯火下,没多久,汤色果真有了变化。

  赵文博瞪着眼,就连眼角皱纹都快撑平了,正要大呼一句“神奇”,就见关庭端起茶杯就喝下了肚。

  “……”

  这晚,赵文博气呼呼离开关庭的值房时,远在数千里外的曲州府,庄棋正端着红枣汤叩响了程岩房门。

  “进来。”

  庄棋一进门,就见程岩正用布巾擦手,估计是刚洗了手。

  “大人,这是今日份的红枣汤。”庄棋恭敬地将一碗汤放在桌上。

  程岩其实并不爱夜里喝东西,但他前阵子太忙,三餐不定时,庄思宜便吩咐府里的人每晚睡前半刻钟给他送上一碗养胃的汤。

  他端起碗,随口问道:“你家老爷呢?还没回来?”

  庄棋干巴巴笑了下,“老爷他……”

  “我回来了。”

  程岩一转眼,就见庄思宜进了房中,顺便带进来一身酒气。对方就跟看不见庄棋似的,径自走到他身边,俯身就要来亲,程岩赶紧一躲,心慌地瞟向庄棋所站的位置……哪儿还有人?连门都关好了!

  耳中传来庄思宜的闷笑声,“庄棋这小子,别的不行,就是懂眼色。”

  程岩:“……”不是,做人要讲良心,你确定庄棋干啥都不行?他比你行多了吧?

  但程岩不敢实话实说,否则庄棋明天要找他哭了。

  “没外人了,岩岩。”

  庄思宜作势要亲,程岩抬手一挡,“你好臭,怎么喝了那么多?”

  庄思宜轻啄了下程岩的掌心,将他的手拉下来,“今日梁二少爷生辰,席上,有下人来报二少夫人忽然晕倒,后来郎中诊过,说二少夫人有孕了,他这一高兴就没完没了了,我也不好扫兴。”

  程岩了然道:“这是梁二少爷头一个孩子吧?也难怪。”

  “什么第一个?”庄思宜嗤笑一声,“他都有两个庶女了,后宅斗得厉害,你当二少夫人有孕为何要选在今日闹出来?”

  程岩一惊,“你说二少夫人是故意的?”

  “孕期已三月有余了,她能不知道吗?”庄思宜不屑地笑了笑,心思一转道:“今日梁二少爷高兴是高兴,也没忘叫来好些个姑娘作陪,连我都被分到了两个。”

  程岩:“哦。”

  庄思宜见程岩不为所动,心头不爽,“岩岩就不醋吗?”

  程岩挑着眼看他,“有什么好醋的,反正你只喜欢我一个,又不会搭理她们。”

  庄思宜眼睛都笑弯了,“岩岩说得是。”

  他低下头快速啄了下程岩的鬓角,“岩岩先把汤喝了,我回房洗一洗,等香了再来找你。”

  程岩:“……”

  庄思宜一走,程岩便拿起勺子。

  入口的红枣汤微甜,他忍不住轻轻笑起来。

  等下人撤走了喝剩的红枣汤,庄思宜也半湿着头发进来了。

  程岩眉头一皱,“你怎的头发也不擦?小心着凉了。”

  庄思宜浑不在意地坐在床沿,勾着嘴角道:“不是有你替我操心吗?”

  程岩无奈地从架子上取了布巾,走过去想帮庄思宜擦头发,却被猛地一拉,便坐到了对方腿上。

  “……”

  这种“坐大腿”的姿势是不是太娘炮了点儿?程岩本欲起身,却被庄思宜箍得紧紧的,对方另只手压低他的脑袋,便吻上他的唇。

  待庄思宜肆意采撷一番,程岩早被亲得浑身发软,也没心思琢磨“娘炮”的事了,微红着脸靠在对方肩头。

  “红枣汤是甜的。”

  庄思宜撩拨的同时,拇指轻揉着程岩的唇畔,却被对方咬了口。

  一股酥麻之感从指尖蹿起,庄思宜顺势就想再做些什么,却听对方道:“今日小南应该已将《茶经》放在书肆里寄卖了。”

  庄思宜:“………………”破坏气氛就算了!还敢提别的男人!

  但程岩莫名提起这件事,可见心中略有担忧,庄思宜收起不正经,道:“别担心,《茶经》不但有山长和咱们一干人等作序,小矮子还亲自修撰过,必会受士林追捧。”

  程岩叹了口气,“就怕他们看见《茶经》二字,连翻也懒得翻。”

  庄思宜:“我一直不太理解,你为何不直接打出招牌,反而要他们自己去发现?”

  程岩抬眼盯着庄思宜轮廓分明的侧脸,慢吞吞道:“假如你有个箱子,如果事前有人告诉你箱子里装着许多宝贝,你会高兴、激动,但远不如你在毫无预兆下,亲自开出一件件宝藏来的震撼。而人受到的冲击越大,就越有倾诉的欲望,他们会觉得是自己发现了这本书,会更愿意与人分享,甚至会生出一种参与感。口口相传下,声势会来得迟一些,但等积累到一定程度,势必会比我们直接造势影响更大。”

  解释完从宅男记忆里揣摩出的“自来水”营销,程岩又不确定地补充道:“我是这么想的……”

  “岩岩聪慧。”庄思宜笑了笑,又亲了口程岩,“奖励你。”

  程岩心里觉得庄思宜黏糊透了,但面上却忍不住跟着笑起来。

  “士林好茶者多矣,《茶经》迟早会引人注意,纵然不在今日,也不会等太久,岩岩无需担心。”庄思宜略一安慰,又道:“《茶经》不过是一本杂书,岩岩为何如此煞费苦心?反而是关乎普罗山生计的绿白茶,你好像从不担心?”

  程岩漫不经心道:“绿白茶有何好担心的?如此鲜有,即便直接献给皇上也使得。”

  庄思宜:“只是若由你直接呈上,皇上只会看中你的心意,而借恩师运作,有他从旁推助,更容易让皇上注意到你的政绩?”

  程岩确实有自己的小心计,也不遮掩,学着对方道:“思宜聪慧。”

  庄思宜低低笑了两声,“哪里比得上岩岩,就比如,我至今也不明白你为何会请曦岚作序?曦岚兄虽有才学,可名声不显,对《茶经》造势似乎并无益处?”

  因为胡曦岚是留名后世的大儒啊!

  但程岩显然不能说实话,只敷衍一笑,“天机不可泄露……唔。”

  等一吻结束,程岩笑道:“跟你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?”

  庄思宜:“不是天机不可泄露吗?我帮你封嘴啊。”

  程岩:“……”

  两人就这么腻歪了半天,一直到庄思宜头发都干了,程岩才想起要帮庄思宜擦头发的事。

  然而这夜以后,不论是《茶经》或是绿白茶,都渐渐有人议论,半月之后,京中几乎人人得知闵省曲州府出了一种奇茶,只是大多人只闻其名不见其物。同时,他们也知道了翰林院某位大人和友人同著了一本《茶经》,乃是由云斋先生以及建和三十九年的状元、探花,还有位不知名的隐士一齐作序。

  如此声势下,皇上自然有所耳闻。

  不日,关庭献上原本抄录的《茶经》,皇上下旨由皇家书坊刊印此书,而绿白茶,也正式被选为贡茶。

  如此,《茶经》和绿白茶名声大噪,更引人追捧,最早的几十本雕版《茶经》早已被炒出不菲的价格。不过起初,大多人在意的只是《茶经》中列上的几个名字,然时间一久,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《茶经》本身的内容,方才明白此书之妙,更理解为何有如此多的“大佬”为其作序。

  此后,《茶经》里记载的烹品煮器都渐渐盛行,民间亦有更多人开始培植、产制茶叶,茶文化也在安朝达到了顶峰。

  而《茶经》的原本一直收藏于大安皇宫,后毁于战乱,让无数人扼腕。好在民间存有《茶经》者众,仍有一部分流传下来,其中一本雕版《茶经》被收录于后世最大的博物馆中。

  这本《茶经》被后人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,乃是全世界最完整、最全面的一部介绍茶的著作,后世诸多与茶相关的著作都以其为蓝本,或加注释,或予以增补,并先后译成多国文字。

  至于《茶经》的作者陆秀明,也如他所愿以“茶仙”之名万古传世,只是后人大多有些误会,竟将《茶经》另一位作者阮小南封为“茶圣”,这一仙一圣,从此锁了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8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8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