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2章_九零对照组女配崛起了
笔趣阁 > 九零对照组女配崛起了 > 第102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2章

  小杜村穷是真的穷,整个村子就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。不过山林面积确实是大,成片的竹林,间杂着一些杨梅树、椪柑树,据杜支书的说法,产量都不错,就是品种不好,口感酸涩。

  因为一年也挣不来几个钱,再说村里也没钱,所以他们也没想过换品种,反正就是能挣几个算几个。

  “可以嫁接上新品种,这些果树都有些年头了,树冠高,枝叶交叉严重,我这回出去,倒是跟技术员学了果树嫁接矮化复壮技术,只是都是跟着技术员干的,也不知道自己干成不成。”唐国成说。

  他本身种地就是把好手,加上踏实勤劳,去了人家的农场,天天抢着干最苦最累的活,跟农场的人关系处得挺不错。这年头人都单纯,再说也隔了十万八千里呢,不存在什么竞争,老技术员们真是倾囊相授。

  就是时间实在太短,学了个囫囵吞枣,他自己心里也没底。

  “没事,到时候咱们找县农林部门的专家来瞧瞧,再不行,就找市府,找省里的农林专家。”

  看了一圈,唐粒心里已经有数了。

  椪柑这种水果,其实营养是很丰富的,而且吃了不易上火,问题是它的口味过于清淡,而且有果核,未来柑橘品种五花八门,大家习惯了蜜桔、砂糖橘浓郁的口感,椪柑的受众就很小了。

  而杨梅在将来可是媲美樱桃的高档水果,出口到西方甚至是按颗卖的。

  “椪柑精挑细选一部分,其他的都挖了种杨梅。”唐粒想了想,说,“不着急,咱们找找好的杨梅品种,我听说永宁县有一棵上百年的杨梅母树,果形大,含糖量高,回头有时间可以去瞧瞧。”

  “等我们把带回来的秧苗种了就去看!”唐国成兴奋地搓了搓手。

  方致远一旁听着,插了一句:“唐粒你可以啊,连永宁县有杨梅母树都知道。”

  他找唐粒,其实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,尤其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,你说搞食品配送,那其实就是左手倒右手,能说会道,脑子灵就行。

  可要说搞农业,他心里还是要打一个问号。

  现在听唐粒这么一说,倒是放心不少,至少人家心里是有谱的。

  唐国成也说:“是呀,我们几个地里刨食的老农民都没听说过。”

  “那是你们平时不看报纸,前两年他们县里特产局拨款保护母树上过市里报纸呢。”唐粒说。

  其实是上辈子她带了个艺人特爱吃杨梅,突发奇想要给杨梅做代言,她专门去了解了,才知道人家的杨梅历史悠久,远销海外,每年都不够卖的,压根用不着明星代言。

  永宁县特产局拨款保护母树的事是真的,可有没有上过报纸,唐粒其实并不清楚。

  不过,估计也没人会关注这一茬。

  这年头没有网络,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,除了口口相传,可不就靠报纸和广播嘛。

  “全种杨梅,这能卖出去吗?”杜兴听他们这对话,就知道搞种养殖基地应该是有谱了,心里那个高兴啊,激动得手都抖了。

  可同时也担心呐,听这意思,是要扩大杨梅的种植面积啊,之前的产量,杨梅都卖不出去,再扩大面积,这往哪里卖去呀?

  “对,都种杨梅,不止要搞全县最大的杨梅种植基地,以后还要搞杨梅采摘观光园,让城里人来你们这里摘杨梅、吃农家菜。”唐粒笑道。

  “这怎么可能,城里人哪稀罕来咱们这山旮旯里。”杜兴连连摆手。别说搞什么基地、观光园了,只要能把杨梅卖出去,让村民都能吃饱饭,他就满足了。

  “杜支书,不要妄自菲薄,现在咱们这山旮旯是穷,可以后这山山水水的,都会成为财富。”唐粒说,“其实三年前容城就开始搞桃花节了,要换了您,跑那老远就为看个桃花肯定不乐意是吧,可人家第一次搞桃花节,就吸引了四十余万人次的游客,直接经济收入一百多万元。”

  “我了解过,咱们市这方面发展还比较落后,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农业观光园,这就是机会,要咱们真能搞起来,市县农业部门的支持肯定少不了。”唐粒看向方致远,“对吧,方所?”

  她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,方致远还能不懂吗:“只要你能搞起来,市县农业部门的关系我去跑,不过,唐粒,咱们干事业,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,你这可有放卫星的架势了啊,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,好高骛远要不得呀。”

  容城的桃花节,方致远倒也听说过。可人家那是有基础有底蕴的,一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,就问有谁没听说过?

  小杜村呢,安县人都未必知道,山旮旯里的小山村,你说能跟容城的桃花节比嘛。

  而且,人家看桃花还算个观光旅游,你采杨梅算什么,忆苦思甜投身劳动?

  在方致远想来,谁闲了没事,大夏天的跑到山村里喂蚊子采杨梅呀,这不是闲的嘛。

  唐粒笑道:“是好高骛远,还是眼光长远,咱们骑驴看唱本,走着瞧呗。”

  这刚刚迈入九十年代呢,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苦哈哈地穷了这么多年,挣钱了还不得享受享受,而享受什么呢,当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,钱挣得越多越好,活呢自然是干得越少越好。

  现在的人,为了走得远一些,攒钱买自行车、摩托车,谁家要有辆小汽车,那绝对是在全县都是数得上的。哪能想到将来的人们为了锻炼身体,不坐小汽车,反而要走路,那些驴友徒步一走还走几十公里呢?

  现在的村民,大热天的上山采杨梅,那是劳作,而未来那些游客,戴着太阳镜撑着太阳伞上山采杨梅,却是为了体验生活。

  小杜村这环境,搞好了,以后这绿水青山呐,就是金山银山。

  搞杨梅种植基地,当然没那么容易,选种,种植,授粉,疏果,治虫,每一步都是学问。最主要的是果树这东西,投资回报周期太长,唐粒现在手头没那么多钱,回头还得找于向文这个大财主商量。

  所以唐粒也没跟杜兴说死,只让他等消息,然后就跟唐国强他们一起回了嫩溪村。

  大概是之前杀鸡儆猴的效果不错,后面土地交接再没出过什么问题。

  唐国强他们两个多月的努力没有白费,兄弟仨商量着,半回忆半摸索地,就把塑料大棚给搭了起来,草莓秧苗就全都种进棚里了。火龙果的秧苗,一截截的,挺像仙人掌,倒是不用大棚,直接种外面就行了。剩下的土地,就按照唐粒说的,种了芦笋和西蓝花。

  这几样东西当地人可都没怎么见过,村民们瞧着稀奇,看到火龙果苗就得问,你家种这么多仙人掌干嘛,仙人掌还能吃不成,等西蓝花长出来了,就得问别人家的花菜都是白色的,你老唐家的花菜长出来怎么是个绿色的,再等到芦笋长出来,就又得问,你们这种的是文竹吧,种这么多文竹干嘛用,当柴火都嫌它不经烧呢。

  倒是从村里招的十个帮工,成天跟在唐家兄弟仨后头,边学技术边干活,没几天就都门清了。

  “你们这少见多怪的,人那不是仙人掌,是火龙果,是个老高档的水果,还有那绿色的不是花菜,是从花国引进的新品种,西蓝花,那个也不是文竹,人家那是芦笋,一种蔬菜,据说可有营养了,城里人都爱吃。”

  好嘛,嫩溪村这种养殖基地,东西还没长出来呢,名声已经传遍十里八村了,大家都听说嫩溪村种了些稀奇的蔬菜水果,没事回个娘家走个亲戚什么的,都得跑来看一眼。

  一时间,嫩溪村村民接待亲戚的频率直接上升,当然,人家过来走亲戚,总也会带点东西,所以村民们倒也不烦,反倒一个个的都觉得脸上有光。

  别的村都没有,只有他们村有,可不是脸上有光?

  而且,别看这种养殖基地现在才要十个帮工,早有村民暗暗算过了,回头果蔬成熟了采摘不要人力吗,这活儿轻松,老人孩子都能干,基地搞得好,要种植面积扩大了,不也得再招工嘛,他们挣钱的机会还多着呢。

  所以现在再没人提老唐家是外姓人这一茬了,再把他们往外推,人家一拍屁股,把基地弄到小杜村或是别的什么村了,哭的还不是他们自己?

  左邻右舍,甭管姓罗的还是姓李的,那都客气热情得不得了,就连罗敏,见了老唐家人,都得扯着嘴角露个笑脸。

  老唐家在村里生活这么多年,可从没受过这种待遇,全家人高兴之余,心里自然感激唐粒。带他们挣钱不说,这是直接让他们在村里地位都升高了呀。就连冯雪琴个成天只想着自己的,说起唐粒也得夸一句“咱家多亏了唐粒”。

  而唐粒呢,从嫩溪村回去以后,自然就找了祁振和于向文商量小杜村的事情。

  之前嫩溪村的种养殖基地,唐粒出六成,另外四成的钱是祁振跟于向文投的。

  现在小杜村这个,唐粒准备去信用社贷一点款,满打满算,能凑出大概五成的钱,还有一半的缺口。于向文倒是愿意出另一半的钱,倒是祁振不肯了,非得出三成,直接把于向文的投资额砍成了两成。

  “你行不行啊你?”于向文显然不相信祁振能拿出这么多钱,“你有这么多钱吗你?”

  祁振挑眉睨着他:“你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,我对象在呢,你就说我不行?别说三成,要不是你小舅哭着喊着要你投资,这五成我就给包圆了你信不信?”

  “嘿,你小子有点嚣张啊,有对象了不起吗?”于向文简直没眼看。

  “难不成你打光棍了不起?”祁振反问。

  这俩幼稚鬼,唐粒在旁边都快笑岔气了:“行了,你三成,你两成,就这么定了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82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82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